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朱乃正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补偿人生的艺术》 ——访朱乃正教授

2018-05-09 11:55:15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前言:

  我与朱乃正教授只见过两次面,第一次是1994年做为天津文联《艺术家》杂志的特约记者,去他北京的家中采访他;那一次的对话有数小时,我还记得他家中的那种书卷氛围。第二次是十年后的2004年,我从美国返中国,去母校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看望老师;当时正逢“全国油画作品巡回展”在鲁美展厅开幕,画界十几位名家学者都在出席这次活动,包括:靳尚谊先生、詹建俊先生、朱乃正先生等等。著名油画家、鲁迅美院老院长宋惠民先生对我说“晓慧你来的正是时侯,跟我们一块参加活动吧。”于是,我就跟随这个名家团体一块去了辽宁锦州和丹东两个城市,去看那里的百米长的全景画《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战役》。这样,我就又一次遇上了朱乃正教授。那一次,他的太太和女儿也都在。朱乃正教授将女儿介绍给我;女儿白皙秀美,告诉我说她正在法国学习,主修油画修复专业……朱乃正先生仍记得我十年前的采访,他说:“你那篇文章写得不错。”其实,这篇文章在当时发稿之前原本是另一个标题,主编冯骥才先生看过之后认为:“你文章里阐述的内容,应该是《补偿人生的艺术》。”因此就采用了现在所见到的这个文章标题。

  这两年我发现,自己以前看过的书或大师的绘画作品,怎么好像第一次见到一样,与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的感受与理解!过去以为自己明白的事理,现在发现可能只懂了三分之一,或者只懂了字面的意思;“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需躬行。”  有的书只读过一遍,而有些书不知读了多少遍;尤其是体验过生活的酸甜苦辣之后再来读,都会有不同以往的理解与领悟。我不想误解了大师们的原意,也不愿一直将偏见和错觉当做个性来发挥,我希望能象大自然一样真实、自然、丰富!朱乃正教授是这样说的:艺术的个性或自我应该是建立在一种很高文化修养基础上的高级状态的自我。

正文

  在波提切利的画面里,你常常能感觉到在那些美妙而有特色的造型里面,总有一种若有所思的忧郁意味,这是因为这位早期文艺复兴时期丹培拉绘画的集大成者也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排遣不尽的忧郁性格。法兰德斯画家鲁本斯不仅艺术事业顺利,而且一生官运亨通,在他的作品里因此处处散发出用不完的精力,还有人生的那种辉煌时刻和享不尽的人间欢乐。伦勃朗这位17世纪的荷兰画家,生活经历是先前富裕美满而后来贫穷孤独,在他的画中便让你读出了那种人生的悲凉感和苦涩的滋味。但法国的雷诺阿却是个例外,他一生的作品中都在表现生活的快乐和温馨,而事实上这位画家却一直生活得很艰难。

  在我国当代画家中,朱乃正教授的情况正是跟雷诺阿有些相似。

  朱乃正教授的人生最好年华,是在青海高原度过的,正好是二十一年。当我们这代人在八十年代初期还不到二十岁第一次见到朱乃正先生的画时,留在记忆里的都是那种如诗如梦的情景:细雨绵绵中的树、清澈见底的深水潭、长空大漠、悬崖下的白马,还有屈原行走在天地之间的国魂……你没有从他的画里感受到怨或忧愁,更多的倒是一种超脱感和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二十一年的青海高原生活,使他远离了都市的现代文明,但却更加接近了大自然。人们从他的画里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很少污染的世界。他的这种人生经历差不多令许多年轻人羡慕了:在嘈杂的城市里,还能有几个人有那样的勇气——-远离现代文明城市去面对真正的大自然再过二十年呢?因为没有那样的经历和那样地接近大自然,就不会有那样深沉广阔而又超脱的作品。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年轻艺术学子涌向青藏高原,都希望从那里寻到艺术表现的题材和艺术创作的灵感,都想看一看在那块神秘的地方究竟藏着什么宝贝竟能使得朱乃正先生捧出了那么一批令人羡慕的作品,甚至他回到中央美术学院之后所带的研究生,也因那块土地而创作出来的作品曾经在全国一炮打响……

  那么,朱乃正先生自己怎么看呢?好的作品究竟源于何处又止于何处呢?艺术是怎么回事艺术家又是怎么回事?一幅佳作应该具备哪些因素……让我们听听他是怎么说的:“作为画家,你究竟要表达什么东西?你的感受力怎么样,你怎么样通过画笔画面表达出来?”他这样说道,“你自己认为:‘这样行了。’那么,怎么样这张画叫行了呢?不是你把画面画满了就叫行了。画满可以是很复杂的充满各种各样的细节,这是一种完整;一根线勾过去不再有别的了,这也可以是一种完整。关键是你要表达的思想和意境达到没有,你所追求的东西达到了饱和状态,这就叫完整了.画得再多,看不出你想表达什么,那只叫繁琐不叫完整。画面的完整不以笔墨的多少来论。”

  朱乃正先生肯定地说艺术家是应该有灵性、有素质、有条件的,没有艺术家素质的人你跟他说得再多,说到嘴磨出茧子来了也没用。但有了灵性有了素质的人不肯用功也不行。“这个用功不是指单元时间内的用功,”他说,“是指艺术家的一种精神,是指艺术家的一种生活状态。这个生活状态,不是你装成一个艺术家,是你个人对事物的一种从感受到反映的方式。”“在伦勃朗那个时代还有多少伦勃朗?为什么只剩下伦勃朗?他就是比其他人高明一点。比如画你的鼻子,他是用画家的眼睛去看去表现,是用他画家的眼睛才能品尝才能知道的。他的高明就在那块:那块高光怎么样的,那块颜色怎么用上去。”“高明的画家,几笔就知道。什么标准呢?同样一笔,那一个就是粗浅的习作,而这个就是成熟的大师,就是妙,因为画家看这一笔是非常具体非常实在的。如果由评论家来阐述这种妙处便成了抽象的东西,因为绘画中那最妙的地方往往很难用文字描绘。当一个评论家用很多语言来形容这一笔时,画家则很具体地凭他‘这一笔’便道出了他要说的一切。”朱乃正先生认为,这些就是一个画家艺术家与普通人生活状态之区别所在。

  人们可能没有想到,差不多已经成为认识朱乃正先生面貌的青海高原风景,那里并不是朱乃正先生的故乡,他本是浙江省海盐县的祖籍。人们几乎没有见到朱乃正先生的画里出现过江南的风光。他说:“我两次回到家乡去,当时我已是个成熟的人了,当然在艺术上不一定成熟。两次回家乡,一笔都画不了。是的,赏心悦目,小桥流水,但我却一笔不想画。当时我也很奇怪,我也是浙江人,为什么那里的风景激不起来我的作画情感。后来我考虑:做为一个画家,你要表现大自然她什么东西?她的生命力在何处?南方的小桥流水好多人是津津有味的,但那里却不适合表达我的感情。我感到那里人造的东西太多了,她们并非是大自然本身。南方的树木状态也很好,任何一个角度都很美,但我却感到她们缺少大自然本身那种原始的生命力状态。我在西北呆了那么些年,那里做为草原,就是一片地,地平线;一片天,有时没有云,有时有乌云,有时淡淡几个云……但我却想画她,觉得她值得画,觉得自然生命的律动全在里头。她有一点点的变化,你有画家的慧眼都可以感觉出来。”

  “在艺术上”,他继续说道,“并非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画家的特殊经历和情感使得他们去寻找那种与自己吻合的东西。当一个画家能够在大自然里有了发现,当画家能够在这种发现中与大自然融和在一起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时,那么,真正的艺术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朱乃正先生说:“这艺术不是说她本身条件好,比如名胜黄山,九寨沟什么的,又比如一个很漂亮的姑娘,这样你来画她们,出来的就会是好作品,出来的就是杰出的肖像画了,不是这个问题,根本不是。是在于你在生活里面,在普通的自然里面,在最单纯的自然里面怎么样去发现。给风景肖像画打分数,哪个是真正的艺术,哪个是档次低的是一般的写生练习,看的是什么?就看的是绘画语言,语言的表达问题。”

  朱乃正教授艺术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审美方式已是世人早已公认了的,有心的观众也能够在展览会上一眼认出他那富有个性的作品。他同意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说的一句话,即:“逢祖杀祖。”同时他并不认为新的东西一定就是好的东西。他这样讲的:“逢祖杀祖,说的是逢到你的祖上就要杀掉他,大逆不道呵!开始我接受不了他:怎么把祖宗都杀了?后来一想明白了:文学艺术创作就必须这样,在你面前没有什么偶像。你只有把偶像推倒了,才能建立起来自己的东西。”“现在有些人貌似很有个性,把国外近百年的流派随便拣过来当做外衣,认为新的东西就是好的。实际非也。艺术无新旧,最原始的艺术、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流传不衰,我们仍在欣赏他们。艺术只有好坏之分,没有新旧之分。”他还讲:“艺术家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视野,要弄明白客观是怎么回事,做为艺术家又是怎么回事。”他认为,艺术的个性或自我应该是建立在一种很高文化修养基础上的高级状态的自我。

  朱乃正先生这样打了个比喻:“就象吃东西一样,有的人就什么都吃,有的人就吃几样,忌讳什么的。我就不忌讳,什么都能消化,包括古代的大师,也包括近现代的,哪怕是儿童画、业余作者的甚至滩头上的,有几笔画得妙也是好的,也都应该吸收,不一定非要入哪个派哪个教的。”他说他作画没有固定遵循哪一家哪一派,就按他自己的习惯,当然他的方法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无形的影响是有的。“有的人是跳跃式的,可塑性很大,一生里变化很多,比如毕加索,但有的人就钻到一个形式里面做到极致。艺术本身没有疆界,也无需用界限来衡量。”

  “那么,你认为一幅好画重要的因素有哪些呢?一幅习作与创作的区别在哪里呢?”我自然想到了这个问题来问他。

  “就看你给作品注入的生命有多少,就看你作品中完整的意义在哪里。”他没有犹豫便回答了我,“对我来说,一幅好画打动我的可能是结构,可能是色彩,可能是用笔,她能一下子便诱惑住你,你想细看,那画也能让你一看再看。但有的画是第二遍就不能看了的。”

  朱乃正先生这些话,令人联想到美国画家怀斯的肺腑之言:“我认为,伟大的绘画,首先有一种凝聚力,然后,还有一种扩张力,可以扩散到很广阔的范围。我的焦点首先也是要绞尽脑汁进入的对象里面去,然后穿过对象,这样就会到达一个更高境界。”

  我感到这两位画家说的都是一个问题。

  现在,朱乃正先生门下出来的那些颇有潜力和才气的学生们的作品已经让更多的人信服了他的认识和他的引导能力。

  不久前,在一本《中国艺术》上,人们又见到了朱乃正先生新的油画作品,并且还有水墨画和书法,水墨画清新独特,书法是饱含感情的。这些自然而又地地道道中国味的水墨画和书法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这位用油画工具创作了二十多年的艺术家还有着更为广泛的容量和修养。

  “我现在是在‘写境’,更高一筹是‘造境’,但我所画的风景作品,大部分不是对景写生完成的,是从自己脑子里面出来的。大量的细节是过去的那些年储存在脑子里的东西——-天空、云,早晨、晚上,有阳光、没有阳光,茂密的树、干糙糙的树……这些都存在了记忆的仓库里,需要时便将它拿出来。一个画家还能要什么,这就够了……”朱乃正先生说这些话时,我脑中越加清晰了一件事:许多人羡慕他,实质是羡慕上帝赐给了他二十一年的磨砺,赐给了他二十一年接近大自然的机会。

  对于朱乃正先生,青海高原的二十一年不可能不给他的生活印下许多苦涩的痕迹,但他捧给人们的作品却不是苦涩。他仍然不断地出现清新的作品,仍然使人们看到他的画时有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和超脱飘逸的感觉。或许就是这一点会让我把他与法国画家雷诺阿联系起来的原因吧。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朱乃正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