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朱乃正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青海长云暗雪山——恻念先生朱乃正

2015-06-10 16:30:50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万江涛
A-A+

  2000年,先生老友、“诗人中的诗人”昌耀逝世前,先生录其诗成册,后按其遗愿出版《乃正书昌耀诗》。题记曰:昆仑摩崖,无韵之诗;跋文:昌耀兄于病中寄我新版诗集,拜读再三,顿觉心神震撼,远离尘俗。常疑当下真诗人实属凤毛麟角,今始信斯人是也。盖诗心、诗思、诗情、诗言已融铸一体,且若非西部骄子,实难达此境,如昆仑之巅、西海之深。有幸曾与昌耀兄同励难于高原,而今虽远隔千里而犹能情近于咫尺。世纪之交,百感集于静夜,抚诗集长叹,而无能酬答,谨借素笺笔录兄诗作俸报,或可小慰于榻前。

  十三年后,先生也驾鹤去了。两颗高贵的心灵也有所依傍,化作天上星辰,指引前行的方向。

  “青海长云暗雪山”是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的诗句。先生1980年的作品《青海长云》得名应源于此。青海高原是先生朱乃正永远无法忘怀的地方。50年代末,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戴着他的“荆冠”踏上了这片雄浑的高大陆,这一次的远行带着些青涩和酸楚,他自己回忆当初,“略识杜工部颠沛流离之味与徐文长北穷朔漠之欢”。然而这一次的远行也注定要为这个身材并不高大的青年添加粗犷的心怀和高幽的情愫。

  在真诚和淳厚还没有被撕碎的青海高原,青年的面庞曝露在炙热的阳光里,刻刀般的光线一点点雕凿着青年的脸孔和灵魂。如同岁月一点点塑造这一片从海底耸立起的高地。他的目光也因高大陆坚硬的风一年又一年的吹拂变得沧桑又深远。“荆冠”的桎梏依然存在,可是心灵却在高天厚土之地获得了自由。在远离了红色漩涡的极西之地,他尽可以在广袤而少人烟的高地畅快地呼吸新鲜冷冽的空气,用以涤出胸中那些软弱的晦浊。他游弋驻足在江河源头、山峦草甸。仰望那些见证了久远历史,雄踞于世界之巅的神山圣峰。倾听从冰川淌下,滋润着草原,养育了一代一代生命的河流的低唱。雄鹰在天空中翱翔,翼下划过古老羌笛的啾鸣。

  他勾勒那些以坚韧的心性生活在高原却没有姓氏的部族人们的形象,看他们在严酷的环境里劳作生息,回味他们世代相传的祥静乐观。感受他们对雄奇伟岸的大自然的笃诚的敬畏与供养。他描绘雪山、牧场、牛羊……把人与自然共同支撑、依靠、抚助,但却更加博大,更加深邃的世界收入画中。这世界是理想中的,是永恒的。一个尺把大的小画箱陪伴他行走高原,江南出生的他已能豪饮当年粗砺的青稞白酒,他不高大的身材却也经得住高原的风雪和雷暴,他已有了高原人的气概和性格。

  常想是不是会有一些寒冷的夜晚,坐在草原上面对着篝火饮酒的他,思绪已飘上了高天的云端。是不是会有一些深夜,灶膛微弱的牛粪光亮下,他却听见了群山深处古代圣贤的低语独吟。是不是会有一些清晨,他爬上高处,抹去眼眉上的冰霜,长久地注视整片的高原。是不是会有一些下午,他会以手枕头,仰望那黑蓝色天空中汹涌澎湃的云卷。高地上那些有意义的名称、形象已经永久地留在了他的作品里,昆仑、祁连、雪山、草原、砍头柳……

  二十一年的边地岁月,出生在江南的青年才俊已被风霜凿刻成了高原之子。

  2011年夏天,重返青海高原。站在祁连冰沟达阪对面的卓尔山上,山风抚着他的鬓发,他的眼神里流出的是眷恋,是感慨,还是叹息?……

2013年8月于石头屋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朱乃正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